月經咖啡色正常嗎?一篇看懂咖啡色經血的原因與不同經血顏色代表的身體狀態,谷慕慕官方商城|月亮褲&日悠褲

  • 訂單查詢
    聯絡我們
    購物說明
    訂閱電子報
我的購物車
讀取中...請稍候

月經咖啡色正常嗎?一篇看懂咖啡色經血的原因與不同經血顏色代表的身體狀態

  • 分享文章到

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月經不是鮮紅,而是偏咖啡色、深棕色、像咖啡渣或巧克力色時,都會立刻聯想到「我是不是生病了?」「子宮是不是排不乾淨?」

其實,月經咖啡色最常見的原因,是「比較舊的血」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、接觸到氧氣後氧化變深色,這在醫學上屬於相當常見的現象。

不過,若咖啡色出血「持續不斷、伴隨異味或明顯不適」,就需要多留意,必要時諮詢婦產科醫師。


為什麼月經會變成咖啡色?常見 5 大原因

1. 經期開始或結束:流速變慢、血液氧化
  • 月經剛開始或快結束時,出血量通常較少、流速變慢,經血在子宮或陰道內停留時間變長。

  • 血液接觸氧氣後會產生「氧化」,顏色就會從鮮紅 → 深紅 → 咖啡色,甚至接近黑色。

👉 這種情況下的月經咖啡色,多半屬於正常生理現象


2. 上一次經期殘留的「老舊經血」

有時候,上一個週期沒有完全排出的少量血液,會在子宮內停留較久,等到下一次月經或排卵前後,才以咖啡色分泌物的形式被排出。

  • 量通常不多

  • 顏色偏深棕、咖啡渣色

  • 持續 1–3 天左右就會消失

一般來說若沒有異味、疼痛,多半不需要太緊張,但若經常出現、伴隨經期紊亂,則建議就醫檢查。


3. 作息不正常、壓力大、荷爾蒙變化

如果你最近有以下狀況:

  • 熬夜、輪班、長期睡眠不足

  • 壓力非常大(考試、工作、情感變動)

  • 體重在短時間內劇烈變化、節食減肥

這些都可能影響卵巢荷爾蒙分泌,進而讓子宮內膜剝落速度與時間發生改變,導致:

  • 月經量變少、天數拉長

  • 月經顏色偏暗紅、咖啡色

  • 週期忽早忽晚

部分研究與臨床也指出,荷爾蒙失衡與慢性咖啡色出血、點狀出血有關,像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等問題,也可能伴隨經期紊亂與異常出血。


4. 懷孕相關:著床出血或流產警訊

咖啡色出血並不等於一定懷孕或一定流產,但在懷孕相關情況中常會被提及:

  • 著床出血

    • 受精卵著床子宮時,部分人會出現少量點狀出血

    • 顏色可能是淡紅、粉紅或咖啡色

    • 通常量少、時間短(1–2 天),並非像平常月經那麼多

  • 早期流產或子宮外孕警訊

    • 若咖啡色出血持續、轉為鮮紅量多,或合併劇烈下腹痛、暈眩、肩痛等症狀

    • 就必須儘速就醫,排除流產或子宮外孕的可能

👉 重要提醒:
只要你**已經有懷孕可能(例如有無保護性行為)又出現不明出血,不論顏色,都建議先驗孕、再諮詢醫師。


5. 婦科疾病或感染

少數情況下,長期的咖啡色出血,可能和以下問題有關:

  • 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症

  •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(PCOS)

  • 子宮內膜增生

  • 陰道或子宮頸感染(可能伴隨異味、搔癢、疼痛)

這類情況通常不只有「顏色改變」,還會合併:

  • 經期變得非常不規則

  • 經血量突然變得非常多或非常少

  • 性行為時或後出血

  • 下腹長期悶痛或劇烈經痛

若你有上述症狀,咖啡色出血就不應該只當作「舊血」看待,建議安排婦產科檢查。


哪些情況屬於「比較正常」的咖啡色月經?

以下狀況,大多數時候可先觀察一兩個週期

  • 咖啡色出血只出現在:

    • 月經即將來之前 1–2 天

    • 月經快結束的尾聲

  • 量不多,多是沾在護墊或衛生棉上

  • 沒有明顯臭味、灼熱感或搔癢

  • 沒有平常沒有的劇烈腹痛或發燒

  • 週期仍大致規律(例如 25–35 天)

若符合以上,多半是慢速流出的「舊血」或內膜組織混合分泌物,可先紀錄、持續觀察。


何時月經咖啡色要儘快看醫生?

建議你只要符合以下任一情況,就可以考慮預約婦產科諮詢:

  • 整個月經週期幾乎都是咖啡色,鮮紅經血很少

  • 咖啡色出血持續超過 1–2 週還沒結束

  • 咖啡色伴隨:

    • 強烈異味(腥臭、腐敗味)

    • 陰道搔癢、灼熱、排尿疼痛

    • 性行為疼痛或出血

  • 經血中血塊很多、且大於 10 元硬幣大小,或你感覺量異常偏多

  • 週期突然變得很亂:例如一下 20 天、一下 40 天

  • 已經停經一陣子,卻又出現咖啡色或鮮紅出血

  • 已懷孕或懷疑懷孕,卻有咖啡色或鮮紅出血

  • 出血合併劇烈腹痛、暈眩、臉色蒼白、發燒等全身不適

👉 記得把以下資訊一起告訴醫師,有助於判斷:

  • 最近三個月的月經日期與天數

  • 出血顏色變化(鮮紅、暗紅、咖啡色、灰色…)

  • 使用的避孕方式、是否有懷孕可能

  • 近期是否有新伴侶或未保護性行為


不同月經顏色代表的身體狀態

很多人只注意「有沒有來」,但其實經血的顏色也藏著身體狀態的線索。以下用常見的幾種顏色,幫你快速判讀:

1. 粉紅色經血

  • 多出現在月經剛開始、量還很少的時候。

  • 經血混著子宮或陰道分泌物,看起來就會偏粉紅。

  • 若只是月經前後少量、沒有其他不適,通常屬於正常範圍。

2. 鮮紅色(寶石紅)

  • 最典型、最常見的正常月經顏色。

  • 多出現在月經第 2–3 天,量較多、流速快,所以顏色鮮紅或大紅。

  • 若週期規律、沒有明顯異常疼痛,多代表子宮內膜正在順利排出。

3. 深紅色、暗紅色(櫻桃紅)

  • 常見於月經中後段,出血量開始減少。

  • 因為血液流速變慢、在體內停留久一點,接觸氧氣後顏色變深。

  • 若只是在後半段略深紅,多為正常;但如果整個週期都偏暗紅且量異常多或少,就建議給醫師評估。

4. 咖啡色或接近黑色的經血

  • 多半是「在體內停留較久的舊血」,經過氧化後變成深咖啡色。

  • 經期即將結束、或前一個週期殘留的少量經血,常會以咖啡色分泌物排出。

  • 偶爾幾天通常沒問題,但如果長期經血都是深咖啡、又合併經期紊亂或明顯疼痛,就要請婦產科醫師幫忙查原因(如子宮、卵巢發炎等)。

5. 橘紅色、橙紅色(葡萄柚橘)

  • 經血呈現偏橘紅,有時代表經血與分泌物混合,或可能有感染的情況。

  • 如果同時伴隨明顯異味、搔癢、灼熱感或排尿不適,就應儘速就醫。

6. 灰色或帶灰白色的分泌物/經血

  • 灰白或灰色帶塊狀的分泌物,很常見於細菌性陰道炎等陰道感染

  • 嚴重時也可能與流產、性病等有關。

  • 通常會合併:惡臭味、搔癢、灼熱、下腹痛或發燒,這種情況不建議觀察太久,要立刻就醫

五、關於月經咖啡色的常見 Q&A

Q1:只有咖啡色、幾乎沒有鮮紅色,是不是「月經來不乾淨」?

不一定是「卡住排不出來」,比較常見的原因是:

  • 內膜剝落速度比較慢

  • 經血量本來就不多,流速慢、容易氧化

  • 使用荷爾蒙避孕藥或子宮內避孕器,導致經血量偏少

但如果你已經連續好幾個週期都只有咖啡色分泌物、幾乎完全沒有正常經量,就建議諮詢醫師,看看是否為荷爾蒙失衡或其他婦科問題。


Q2:月經咖啡色加上血塊,是不是一定不健康?

  • 小顆血塊(比 5 元硬幣還小)在經期中很常見,是血液在體內凝固的自然現象。

  • 若只是經期開始或結束時有咖啡色+少量血塊,通常仍屬正常。

需要注意的是:

  • 血塊很大顆、很多、整個週期都出現

  • 合併經血量大到每 1–2 小時就要換一次衛生棉

這樣就要儘早就醫,排除子宮肌瘤、凝血異常或其他問題。


Q3:經血咖啡色會不會影響生育?

單純「偶爾幾天咖啡色」,不會直接等於不孕

但如果咖啡色出血是由以下問題造成:

  • 子宮內膜異位症

  • 嚴重荷爾蒙失衡

  •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

  • 子宮內膜慢性發炎

這些疾病本身,可能會對懷孕造成影響。若你有備孕計畫,又長期有異常出血,建議主動與不孕症或婦產科醫師討論。


Q4:衛生棉或月亮杯上看到的顏色,就是經血真正的顏色嗎?

不一定。吸收性產品會影響我們看到的顏色:

  • 衛生棉、護墊:經血攤開在吸收體上,接觸空氣時間拉長,原本的紅色也會變得比較暗、偏咖啡色。

  • 月亮杯、棉條:因為血液是「集中在一處」,顏色通常看起來比較接近真實的紅、暗紅。

所以,「衛生棉上的咖啡色」有時只是被吸收、攤平後加速氧化的結果,不完全代表你子宮裡的血一開始就是咖啡色。


六、如何照顧自己,減少異常出血與感染風險?

即使咖啡色經血多半是正常現象,我們仍可以透過生活習慣讓經期更舒服、也降低感染造成經血異常顏色的機率:

 

  1. 穩定作息與適度運動

    • 盡量在固定時間睡覺、避免長期熬夜

    • 每週維持 3–5 次、每次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,可幫助荷爾蒙與循環穩定

  2. 避免過度節食或極端減重

    • 體脂過低或體重劇烈變動,容易造成月經紊亂或停經

  3. 維持外陰部清潔乾爽

    • 生理期勤換衛生棉或月亮褲、內褲,避免長時間潮濕悶熱,降低細菌與黴菌感染風險

    • 避免使用強香味、含刺激性清潔成分的私密處產品

  4. 選擇透氣、吸收佳的生理用品

    • 像是透氣度好的衛生棉、可重複清洗的生理內褲等,能讓經血更順利排出、也讓經期更舒適

    • 合理更換頻率,不要為了「省一片」而撐太久

  5. 用 App 或紙本紀錄自己的週期

    • 記錄每次月經日期、天數、顏色與不適感

    • 一旦出現顏色或量明顯改變,就能更早發現、及早諮詢醫師